鸡蛋的颜色这么多,它们到底有什么区别?
我们知道鸡蛋有白色、棕色、蓝绿色等多种颜色。
为什么鸡蛋会有这么多的颜色呢?
它们又有些什么区别呢?
我们需要先了解鸡蛋是如何形成的。
1、鸡蛋的形成
鸡和人类一样,在它的一生中会有数以万计的卵子产生,
但是只有其中的一小部分会转换为鸡蛋。
卵子在母鸡的卵巢中形成,成熟后的卵子会离开卵巢进入到输卵管中。
在卵子进入到输卵管后,需要26个小时才能真正变成鸡蛋。
在这段时间里,卵子在输卵管中不断地移动,
卵子会在鸡的壳腺中形成蛋壳,而光形成蛋壳就需要20个小时,
这说明了形成鸡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形成蛋壳。
所有鸡蛋外壳都是由碳酸钙制成的,碳酸钙是一种白色的晶体。
所以所有的蛋壳在刚开始都是白色的,当卵子穿过输卵管时,
就会有不同颜色的色素沉积在蛋壳上面,使鸡蛋呈现不同的颜色。
对于产棕褐色鸡蛋的鸡,在蛋壳形成的后期,会释放原卟啉(一种棕色色素),使蛋壳着色。
因为原卟啉色素沉积的时间较短,只有蛋壳外部为棕色,而蛋壳内部仍然是白色的。
而对于产蓝绿色鸡蛋的鸡,会在更早的时候释放胆绿素(一种蓝色色素),
该色素作用于蛋壳的时间更长,有充分的时间渗透进蛋壳,使得蛋壳内外都呈现蓝色或者绿色。
2、判断鸡蛋的颜色
不同品种的鸡会产生不同颜色的鸡蛋,所以产什么颜色的鸡蛋其实是由基因决定的。
想知道一个特定的鸡下的鸡蛋是什么颜色,我们可以观察母鸡耳垂的颜色。
没错,鸡也有耳垂!
通常情况下,耳垂为白色的鸡会产生白色的蛋,而耳垂为红色的鸡会产生棕色或褐色的蛋。
3、不同颜色鸡蛋的区别
那么不同颜色的鸡蛋有什么区别吗?
这个嘛,除了颜色不同,好像没什么区别了。
所以不要再去浪费钱买所谓贵的鸡蛋了!!!
不存在某个颜色的鸡蛋更健康,口感更好,或者营养价值更高的说法。
所以不同颜色鸡蛋的蛋白质和胆固醇的含量基本上没什么区别。
与其关注鸡蛋的颜色,不如关心一下母鸡的饮食和饲养方式。
母鸡的饮食决定了它下的鸡蛋的健康程度,
而母鸡的饲养方式决定了鸡蛋的营养价值,比如圈养还是散养。
所以不管什么颜色的鸡蛋,想吃就尽情的吃吧。